Hindawi/博客/博客

来自我们期刊的最新消息

对话辛达维编辑:刘孝正博士

作者|编辑|审稿人
神经可塑性:特刊首席客座编辑问答

我们采访了刘孝正博士,他是《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功能和结构重组》特刊的首席客座编辑。


刘孝正博士是《中国日报》年度特刊的首席客座编辑神经可塑性,“中风后神经可塑性:中风恢复期间的功能和结构重组”。在这次采访中,他谈到了中风后神经可塑性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在提交特刊之前应该考虑的问题。

作为温州医科大学脑功能研究所的核心成员,刘博士主要从事大脑白质成像方法、医学图像处理算法、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去年,“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脑卒中恢复期间的功能和结构重组”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的文章,在神经可塑性研究人员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它被授予年度特刊,并再次开放投稿。投稿截止日期为2022年8月12日。

您选择的特刊主题“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功能和结构重组”的重要性是什么?

中风是全世界致残的主要原因。它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影响生活水平。尽管治疗策略有所改善,但大量中风幸存者仍伴有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决定脑卒中功能恢复的神经可塑性。先进的神经成像技术很有前途,因为它们使我们能够检测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此外,它们还提供了中风时大脑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信息。此外,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新型神经康复越来越受欢迎,并已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被证明是有效的。然而,这些有希望的干预措施如何影响中风后神经可塑性还没有完全了解。因此,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在神经康复后的变化有待进一步探讨,这可能有助于阐明这些干预措施的神经机制,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本期特刊的目的是增加我们对神经康复如何影响神经可塑性的认识。 This special issue welcomes human studies and animal studies discussing the use of advanced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of neurorehabilitation. Both research and review articles are welcome.

你在这方面的研究背景是什么?

我有磁共振物理学的背景,在研究生期间也做过视神经成像方法论的研究。目前,我主要利用多模态成像技术探索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神经可塑性,为临床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脑功能研究所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与神经康复科合作密切。我长期专注于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塑性研究,包括中风后神经功能和语言能力恢复的研究,以及神经成像可塑性的研究。

你从上一期的《年度特刊》中获得了哪些重要的收获?

专刊的发布和宣传可以增加编辑团队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通过专刊投稿的收集和回顾,我们可以了解该学科的前沿研究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指导我们未来的研究兴趣。在收到的投稿中,尚缺乏医学与工程交叉领域的研究。虽然传统的康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的技术方法可以直接干预脑功能活动。因此,新技术在理解神经功能重塑方面很有前景。

在过去的几年里,你观察到这个领域的一些关键发展是什么?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支持和促进新神经元和突触生长的蛋白质,对神经可塑性至关重要。有氧运动(包括任何增加心率的运动,如快走或骑自行车)和食用某些食物,如omega-3脂肪酸,已被证明能够促进BDNF。
  • 经颅电刺激和磁刺激可以通过电磁波调节神经元的活动,也可以改变相应脑区域的神经网络,重塑脑功能。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干预研究。目前尚缺乏经颅电刺激和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干预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研究。例如,不同的治疗靶点以及如何精确定位它们。
  • 虚拟现实(VR)可以使中风康复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加患者康复治疗的主动性。此外,需要针对不同的脑卒中后患者制定不同的VR项目和康复训练。了解VR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神经可塑性,可以为我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和VR编程。
  •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BCI)可以直接获取大脑信号,直接干预身体的训练任务。在康复过程中,实时反馈训练可以促进脑神经功能的重塑。

你鼓励作者在为你的特刊准备手稿时考虑什么?

在收到的投稿中,临床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还很少。多模态成像技术可用于探索干预措施的功能重塑机制,了解神经康复过程中的脑功能重组。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治疗和经颅电刺激等新的研究方法对脑卒中后康复的神经可塑性具有创新意义。中医疗法,如针灸,也是国家提倡的现代中医研究方法。我们欢迎原创研究和评论文章,包括:

  • 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电刺激或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中药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脑肠轴、脑心轴和细胞外基质在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
  • 机器学习技术有助于建立基于中风后神经可塑性的预测模型。

你认为作为本期特刊特邀编辑团队的一员,最主要的好处是什么?

作为一名学术编辑,你需要主动了解行业内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从而筛选出审稿人,并对投稿做出最终的评论。对于编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正如第三点所提到的,特刊的发行和宣传可以促进编辑团队和同行之间的交流,也会带来很多科学界之间的合作。本期特刊促进了我们与卒中多中心成像数据的合作。

>>


这篇博客文章是在创作共用署名许可(CC-BY).插图改编自Adobe Stock,作者David Jury。

年度文章奖:由我们的主编选出的2021年杰出研究贡献。阅读获奖文章

Baidu
map